最暖还是亲笔信-心情随笔
书橱里有厚厚一摞书信,近200封,整整齐齐捆着,多是上学到结婚那几年的来往,我是个恋旧的女人,加上对文字的东西的酷爱,所以这些书信就这么一直保存着,结婚时这是我的嫁妆,搬家时是我的行囊。
打开包装,随手抽出一封,是大二那年父亲给我的亲笔:吾儿文文,见字如面,前信收到,详情具悉,家人安好,勿念。那个“见字如面”不小心灼痛了我的眼睛,于是那些蝇头小楷,在泪光里绽开,字字生花,洒落满笺,品之墨香犹在,父亲的面容犹在。
在外求学的几年,就是这一封封家书,慰藉着思亲之苦,滋润着脉脉亲情,信多是父的蝇头小楷,也有妹妹娟秀的手书,偶有小侄子童稚的涂鸦,信已历20余载,父亲和妹妹也已去多年,这些书信却如一襟晚照,永挂在了我生命的天幕。
cdnaq.cn
再抽出一封,褐色牛皮纸信封已很旧,落款一行隽秀工整的小字却很清晰:河北财经学院(再已更名河北经贸大学),这是闺中密友、高中同窗赵秀梅的字迹,抽了信纸,低头细看,旧时光随字迹精灵跳至眼前:小十三儿(宿舍大排行),见字如面,玉照收到,好看,小样吧你,白毛衣很显文静,头发这么长了?建议前面刘海弄短些,把咱那光洁的前额露出来......末尾署名:九儿(亦是宿舍排名)手书,时间1991年4月25日。信纸的底端一张小小的剪图,夕阳映照的柳树下,两只小狗歪头对望。一个“手书”又一次触动敏感的神经,遂记起那双白晰纤长的玉手,一双很漂亮的手,只是冬天常会冻的红肿,所以高中三年洗碗刷盆的重担多是我替她挑着。一直以为秀梅写字的姿势是很不规范的,也一直奇怪这不规范的动作何以写出如此漂亮的字来?于是我又也得出了一个独到的结论,都是她的手长的好看,人都说“字如其手”,所以她的字一定会很漂亮(偷笑中......)
毕业、 升学、再毕业、再升学,人生每一次的转折,都不免会制造一些别离,于是昔日闰中密友,同桌的他,各奔前程、天各一方,于是书信成了那时我们维系感情的最好纽带,信中的话语或脸红耳热、或青涩朦胧,字迹或苍劲有力、或漂逸清透,打开信来总会让你记起那一张张面孔,或俊朗、或沉稳,或清秀、或阳光。
书信里有大部分是我和老公的往来,一场邂逅,酿就了一场闪婚,加上老公一直在部队,以至于婚后很长一段对他有点陌生,我们之间真正的感情大概还是从这些书信开始的吧,最初的信中只是怯怯地称他“段兄”,等有了儿子之后,才羞涩地称之为“段郎”。
这些书信 与其说是家书,不如说是情书吧。记得给老公的信是每周必写的,{来源于cdnaq.cn}哪怕是儿子哭闹,弄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也没敢忘记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老公到是得便宜还卖乖:“太累的时候,信是可以少写的,总让人家通讯员给送信,怪麻烦,还总开我玩笑,嫂子长嫂子短的,闹的我挺不好意思”。我回他:“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可是正儿八经的两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