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作文修改中的困惑-教育随笔
——学生写作材料的匮乏
没参加小课题之前,我就一直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修改。两个班114人,每次作文都是全收全改。初一那会儿,有些学生连一句完成的话都写不到一起,有些学生文章语言还不错,材料很一般,雷同材料非常多。也有些同学对材料没有正确的认识。记得初一我们一些人为主,设置的主题是“我爱我家”。一开始对价的定位只是家庭、亲人。为了能勾起学生更多对亲人的回忆。在作文指导课中,我收集了学生小时候与亲人在一起的照片、亲人过节时送的礼物及一些有纪念性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以“和XX在一起的日子”“珍贵的礼物”“我的( )爸(妈)”为话题讲述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课堂上指导学生用200字描写与亲人在一起的难忘的时刻。或许是小学写父母照顾自己生病的文字得到了老师的好评,或是写父母面对自己的成绩的下降通情达理的说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全班57人,有十几个人都在写这样的材料,却也写不出新意。有个别几个学生所写与学习无关、与生病无关,但能真正表现出父母的材料却不典型。照顾生病的孩子,那是每个父母都会尽心尽力的事情,面对孩子成绩的问题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冷静面对。课堂上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我们一起回忆自己读过的写人的文章。《穷人》、《背影》、《阿长与<山海经>》……从这些文章里我们一起总结,写父母并非只写他对自己的态度,也可写他对别人的态度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正式作文交上来,写学习、生病的材料还是不少,问原因,说我没觉得爸妈有什么可写的……
材料的老套,更多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学校就是辅导班,当手机游戏盛行后,宅男宅女一大堆,即便是出门,也是低头客,除了玩手机还是玩手机,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真正到了写文章时,没什么可写。想想自己以前,虽说上了初中,下河游泳、抓鱼,上树抓鸟、捕蝉……生活丰富多彩。父母给我们的印象不是天天唠叨学校、补习班,而是劳动过程中的趣事。他们个我们的影响就是做事要认真,待人要诚恳,能帮到别人就是快乐……面对孩子们作文材料的匮乏,有时我会觉得手足无措。
cdnaq.cn
{来源于cdna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