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在那个有等级差别、各种思想冲击、动荡不稳的年代,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想要为全家安身立命、波澜不惊地度过一生,几乎是不可能的。生存成为了最常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每家每户都必须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没有人能够从这个牢笼里完全挣脱。《许三观卖血记》的剧情恰恰能接近现实地还原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写照。
俗话说,血浓于水,亲情是靠一脉相承的血液来维系的。可是许三观打破了这些墨守成规、封建观念,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感情是时间培养出来的。在已经知道一乐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后,虽然他曾抛弃过一乐,但知道何小勇虐待一乐后,始终还是把一乐带回家,并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地为了这个“非亲生更胜亲生”的儿子去卖了两次血。虽然许三观只是一个眼光世俗而且略带愚昧的草根平民,但是在这一点上,他成为了一个博爱之人,尽管已经知道了一乐不是他儿子的残酷事实,但九年的爱足以把这些都抹去。而一乐对许三观也是非常敬爱的,知恩图报,他对许的话从来没有反驳。浓浓的父子之情跃然纸上,让读者颇有触动。
但是,从其他的一些角度出发,这部作品还是离不开心酸悲剧的色彩。作品所刻画的许三观通过卖血去解决一家人生存所面临的难题。除了卖自己的血,身为一家之主的他找不到其他更有效和更迅速的方法去获取金钱,只能损害自己的身体。在草根平民无法向上攀爬的时代背景下,求生意识必须异常地坚定才有活下去的希望,才能把一整个家庭支撑起来。况且在最后一幕的时候,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已经慢慢上升了,许三观突发奇想地想去卖血,可是没人再想要,他竟杞人忧天地担忧以后遇到困境无法解决问题。当我阅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酸、心寒,再加悲哀与苍凉。还有多少封建闭塞的思想已经让如此一代人失去了方向,走不出来了呢?
满目疮痍的一个时代慢慢在消逝,希望以后一代都能够永远与它不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