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aq.cn相伴《三字经》-教育随笔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很小的时候,外婆常常坐在下堂的藤椅,给我们一群小孩子念《三字经》,然后我们也跟着外婆咿咿呀呀地背诵。那时,外婆给我们解释这里面的内容,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能做坏事,做坏事会被妈妈骂,会被爸爸打。于是我们这一帮小孩子便安分了下来,从不敢在爸妈眼皮底下做坏事。其实我们对外婆解释的《三字经》内容似非似懂,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在乎理解,只要我们背熟了,外婆和爸妈就会夸我们,奖励我们吃的,这是我们那个时候最开心的事情了。
上小学了,我也不再陪伴在外婆的身边。学校刚开始并没有安排《三字经》这项内容,所以久而久之,我也把《三字经》的内容忘了,只记得外婆念《三字经》时候的样子,很享受似的。
直到有一天,那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天,隔壁班的老师主张让学生学习 《三字经》,因为他觉得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这个时候是学习做人的最佳时间,而《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精髓,相较于《史记》之类的要通俗易懂多了,所以倡导现在的小学生都要学习背诵。自此,背《三字经》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每天上课之前,老师都会花上一些时间给我们讲《三字经》里面的内容与典故。其中“孟母断机杼”,“伯牙摔琴”的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深。我最欣赏的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遇到子期,发现子期能够感受到自己所弹曲中的寓意,所以就把子期称作“知音”。后来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摔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除了子期就再也没有人懂得听他的曲子。
我欣赏伯牙与子期的友谊,是那种能够知道并互相了解对方心思的人,就像我与我的朋友。有时候我心情不好或者遇到什么困难,朋友就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带着一堆吃的来找我,安慰我,帮我想办法解决问题,重新投入到学习当中。我觉得,真正的朋友就像这样,会在乌云中透出一丝的阳光,照亮你的世界。我很羡慕伯牙与子期的感情,更高兴我也能有这样一位朋友,这样的一位知音。常言道:朋友好找,知音难求。所以我应该珍惜这样的友谊,同甘共苦,同享其乐。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一直都作为儒家的信条,这也是我们高中的数学老师常与我们讲的。数学老师常教育我们“脑子要开化,脑子开化了,就什么都懂了”。
数学老师是个典型的理科男,却特别爱好文学,经常看一些小说杂志,看完后就给我们讲故事。我们好奇他怎么就没去当语文老师呢,如果他是个语文老师,同学们肯定特别喜欢他讲故事,那种感觉就像身临其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