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散记-散文随笔
风云是“好了伤疤忘记疼”的那种人。
14年夏天爆发的肩周炎,几经周折得到缓解,风云以为就此万事大吉。他万没预料到了冬天肩周炎还会卷土重来!
cdnaq.cn
风云把这病痛说与老实厚道的二姐夫听。二姐夫说他十年前患过肩周炎,当时痛得拿不动一块砖,是让当地的一名张大夫在胳膊上抽了三次血治愈的,这十来年就一直没有再痛过。现在这名大夫在陈楼村卫生室上班。
风云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立刻驱车前往求医,握着方向盘的左手臂酸痛难耐。
陈楼村,风云多年以前去过的。风云的一位堂姐就嫁入这个村,不过由于工作的关系已经搬出村子二十多年了,加之她公婆都过世,风云一直也没有机会来这里。如今故地重游,村子的变化很大,风云有一种物换人非的感慨!
现在是村村都通了混凝土路,干净平整。不过路面太窄,三四米宽吧。 有很多的路面两旁没有陪衬的路基。迎面驶来一辆大卡车,风云在一个合适的地方靠边停下。不知是无视风云的存在,还是对风云停车礼让的尊重,大卡车没有减速,呼啸而过!风云暗笑自己,你怎么可以给自己取名“风云”呢?!
来到村头,恰巧碰到有一家送老髌的。年过六十的一对老夫妻由人牵引着来村口跪请高客。风云明白在这一带送老髌很讲究,无论事主是穷光蛋还是土豪包子,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家里如果有老人病故,有两门亲戚是必须恭恭敬敬相待的,那就是事主的姥娘家的人和老姥娘家的人。从老人咽气的那一刻开始,报丧、吊孝、火化、成殓、烧纸、入席、起席、打坑、引扣、发丧、掩土,每一过程事主都要老老实实地跪请这两家人的同意。千百年来的习俗,彰显了人们对于血亲根源的尊重与敬畏!也因此女方的娘家大侄子有了“三斧头”一说和“正经木头”的美誉!在农村最能窥见亲朋间关系远近亲疏、好恶的,也就数在这送老髌的事情上了。有很多的亲朋关系在送老髌之后会有所改变,有冰释前嫌的,有纠结于心的,也有从此陌路、老死不相往来的,这其中也包括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
陈楼村的卫生室就在村口路北,四五间简陋破败的平房。院墙更是断壁残垣,凌乱不堪。与路南新建的敬老院隔路相望,反差极大。
在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中,村级卫生室是最基层、最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最具人情味的医疗机构了!
我找到张大夫。他正和一名同事、一名吊着水的患者打扑克。这里完全没有大医院里严苛的规章制度,在这里上班倒也落得个自在逍遥!张大夫见到我来,放下扑克,很热情的接待了我。问明病情后,他让我选择一个晴日的午后再来治疗,并给我留了预约电话。
第二天的午后,天晴气暖。拨通电话后,风云迫不及待地赶往陈楼村。在风云前面有个七十多岁的妇人来复诊失眠。她说自己昨天一宿没合眼,一整晚胡思乱想。想她儿子的事、想她孙子的事、想她自己从小为孩直到现在以及自己的身后事都仔仔细细过滤了一遍。让在一旁听到的人都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