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文集编辑体会
从接手2002级3班开始,到目前所任教的2012级7班,每一学期或者学年,我都会把孩子们的优秀习作稿集结成册,形成了我班独特的“习作集”。
每一本习作集之文稿,来自于学生单元习作、平时日记、平时片段和篇章的优秀习作。这学期,我所编辑的习作集共计192页,近11万字。
cdnaq.cn为什么要这样做?在2004年,当时所教班级进入三年级,开始了篇章的习作阶段。当时,我编辑习作集的原因非常简单——也很自我。因为我总觉得自己的文章能打印成铅字,上面赫赫然写着作者“我”的大名,那是一件很骄傲的事。于是我希望把这种“骄傲”的感知让孩子们去体会。这就形成了我所指导下的第一本习作集。现在,我在每学期期末复习阶段发给学生一本习作集,更是为了复习和同学之间相互借鉴的作用。而且,这学期的习作,我准备开发它的新用途——寒假里作为学生每日早读的读本。
为了编辑这本习作,我是如何做的呢?首先,在每次习作的批改中,我在学生习作本上,用特殊符号标记优秀文章。这些篇章,我会在习作评讲中作为榜样文章,让学生朗读分享。如果那一次习作的优秀篇章较多,我会点名表扬,或者朗读经典的片段,让全班同学分享。寒假暑假的习作,我也会选择优秀篇目,并且在学生的习作本上标上特殊的符号。凡是有了特殊符号的文章,表示会被收进我们期末的习作集里的。当每一学期教学完所有单元习作之后,我让学生家长把孩子该期的所有优秀篇章的电子文档传给我,我再编辑成册。每一本集子,除了学生作品,几乎有前言和后记。以往,每一本集子的前言和后记都是由我自己撰写。但这两学期来,我找了学生家长来写前言。说实话,学生家长来写前言,好处很多,而且他们很认真,很热情,效果也更好,我也轻松许多。
收到稿子的电子文档后,编辑阶段要做的事情很多。第一步,按学生姓名,每人一个文档,按学号+姓名编辑文档名称。有的老师可能会问,这一步的作用是什么呢?呵呵,我想说,这是一步有点无何奈何的步骤。因为,如果一个学生有几篇习作被选上,学生家长上传的电子文档,有可能是一个,有可能是好几个。所以,我必须把这个学生的几个电子文档进行归并。其实,我在班上反复强调过,希望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所有篇目,全部输入一个文档,但是无论教师怎么说,事实上,出现的结果还是五花八门。另外,文档的命名也是五花八门,我还得统一格式,很多人的文档要重命名的。
第二步,通看每一个学生的习作,处理较大的文字问题、署名问题,而小问题已经没时间去处理了。幸好,我班还有一些家长比较认真,已经一边打印稿子,一边及时纠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