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aq.cn由期末考试作文想到的-教育随笔
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门是英语,我最有把握的一门,确切地说,即使不复习也能考得不错的一门。这么说不是吹嘘我的英语学的有多好,虽然我的英语水平在同年级中算是数二数三的了。只是大学考试,考前划题已经是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了(至少在我们学校是这样)。可当试卷发下来,很多人就开始翻白眼了:考前说好有一半是课后原题,可除了翻译和两道听力,其他都貌似是从从学校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更要命的是,题量十分大,像我这样做的算快的,图完答题卡也就剩10分钟了。对于那些靠场外亲友帮助才通过四级考试的同门可就算是大大的不幸了。于是在收卷子时,很多人的答题卡还是半壁空白,至少200字的作文也大多是些不知所云的短句。为了争取多涂几个答案,有人甚至跟监考老师吵了起来。在我看来,甚至有当场落泪的趋势。
回到重点,这次的作文题目还是相当有意思的,“Is news always reliable”。我脑中第一个Idea就是“华南虎照事件”。这场由一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农民与充分相信支持他的省一级政府部门和众多打虎网友上演的新闻让人唏嘘不已。而事件初期,当地某报的报道让我对野生华南的存在雀跃不已。即使在网络上刚有怀疑声出现时,我还对这些“神经质的”怀疑主义者的无聊论断深恶痛绝。可随着事件的深入,却让我感到我开始觉得天真的人是我。而这时,那家报纸的立场开始有了些许的转变。这让我对这家媒体的印象大打折扣。而后了解到,这家报纸在创办初期的某年曾因假新闻而被质疑,当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有两条都是这家媒体报道的。
开始思考,作为大众信息来源甚至有些是政府喉舌的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是否真的有所谓的新闻良知?曾经有资深新闻人说,真正的媒体是没有立场的。他们将事件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对事件的判断权在读者手里。这当然难以做到,没有感情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新闻也不例外,更何况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虽然标榜着个性至上,可在很多事情上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需要别人来引导他们的思维,然后在这些观点中凭借个人喜好做出选择。这就像你选择了草莓蛋糕并不代表你真的喜欢草莓口味,而是柜台上的选择实在有限。
于是,新闻工作者开始研究大众口味,依据他们想象中最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的口味,结合各方面利益将一条条加工过的新闻刊登在报纸上,粘贴在互联网上。然后你打开电视,收听者广播,在不经意间被他人催眠,进而洗脑。
但总有醒着的人,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探求来揭示真相。可如果某个事情不是大众所熟知并接触的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