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引言】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在逝世前曾提出中国近年为什么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回溯中华民族崛起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那些无数爱国的人士在中国危难落后的时期,他们并没有为谋求个人的利益而做有损国家的事。那些都是近代中国的人才,他们把民族希望寄托在教育事业上,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然而,看今天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解答为什么近年中国并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关键词】教育改革、制度、人才
【正文】钱老的问题真正意义上引起了我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反思。我准备从中国近年教育改革内容以及方向、中国与外国教育制度的比较等方向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内容。从获得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中国近代主要实行过三次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改革,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教育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三次教育改革肯定了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我们相信在有利的国家教育制度下培养出的人才对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三次近代改革中,涌现出不少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他们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无论在科技还是在文化等多个层面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例如钱学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但是,教育在此发展中,改革迈出的步子却越来越小,成效也只是微著,毕竟我们国家近年来还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
一、 什么因素阻碍了中国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
1、教育氛围的抑制。首先,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的教育制度与外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从外国和中国的教育氛围来看,外国的教育氛围更为轻松。他们的课堂更注重生活化观念的植入。例如,在国外教师是经常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来进行授课的,在生活化的教育场景中实行教育目的,这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相反,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下,那种儒家思想的尊师重道已经极端神圣化了,老师是长者,学生只能顺从。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解放,间接地打压了人才的潜能。简而言之,外国的学习氛围更为活跃,他们鼓励创新,注重学生的发言权,而中国的教育氛围呆板沉闷,抑制了人才的个性发展。虽然国家现在也大力倡导师生平等,呼吁尊重学生的个性,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学生等,但是这些改革的内容和方向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现状,原因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cdnaq.cn 2、教育制度的特点。首先,我认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章程都是从上而下进行的改革,这使得它带有浓厚的功利性与不彻底性。概括表现为这些制度改革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而不得已被迫进行的,是为了